<

科研进展|上科大物质学院刘伟民教授课题组揭示新生儿黄疸光疗中胆红素分子的原初光反应机制

日期:2023-03-23文章来源:图书信息中心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满月婴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发的皮肤、虹膜及其它器官黄染的病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光动力疗法作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使得脂溶性胆红素(4Z,15Z构型)在光激发下转变成可溶于水的胆红素构象异构体(4E,15Z和4Z,15E构型)从而排泄出体外。目前对胆红素光致构象变化的具体反应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刘伟民课题组利用飞秒受激拉曼光谱技术和几种飞秒时间分辨激发态电子态光谱技术,结合量子化学计算,解析了胆红素分子构象异构过程中的激发态结构动力学。该研究成果作为页内封面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图片

由于4Z,15Z胆红素的亲水基团在其分子内部形成六个分子内氢键,将整个分子卷为“脊瓦”状的刚性结构,极性基团隐藏于分子内部,所以无法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溶于水中。该项目研究中发现,在蓝光激发下,4Z,15Z胆红素分子中C5-H(C15-H)位点经历一个约三百飞秒的“呼啦圈”式的扭转异构化。随后,在数皮秒内胆红素分子骨架以C10位点为中心进行了大范围的扭曲并伴随氢键断裂,最终形成可溶于水的胆红素(4E,15Z和4Z,15E构型)异构体。该研究成果揭示了胆红素在光疗过程中构象异构的详细变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随后发生的光环化反应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图片

胆红素的构象异构动力学示意图

本项工作中,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蒲瑞华为论文第一作者,刘伟民教授、黄逸凡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科大为第一完成单位。该工作项目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上海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标题

Investigation of Ultrafast Configurational Photoisomerization ofBilirubin Using Femtosecond Stimulated Raman Spectroscopy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lett.2c03535